北师数学
背景介绍
本科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励耘)/哲学(双学位)
GPA:88.65/100
TOEFL:108(S23)
GRE:V159+Q169+AW3.5
暑研:一段集合论相关
推荐信:四封
录取结果:CMU Math PhD
集合论是个小众领域,周围几乎没什么人学,而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学这个方向的。一直以来,我对数学哲学比较感兴趣,但是后来发现数学哲学和自己之前想的不太一样,直到大二在Rutgers交换时接触了集合论哲学,才逐渐找回初心。后来也曾经试过研究动力系统,做过一个关于弹子球动力系统的北创,但因为不懂计算,算不明白也没人指导,便没做出什么名堂。由于集合论的老师是我的新生导师,所以我开始融入了这个领域。
集合论学术圈子在国内的确很小,如果选择继续深造的话,肯定去美国或欧洲更好。并且国内正经学校的教职一般都需要留学经验,所以我决定出国。后来看到Nuts在学校的留学讲座,便抱着听听看的感觉去了。当时讲座的大部分内容都忘了,只记得那位纯数方向的学长背景很强,也不是我这种水平可以企及的,因此打算和Nuts的老师单独交流一下,一是想让老师看一下我的背景,为后面的申请再提前做一些准备;二也是“测试”一下Nuts的老师的资质,为之后选择留学机构提供参考。
1.2 Nuts通过了我的“测试”
Nuts老师知道我想留学之后,果断建议我立刻询问老师联系暑研项目。因为我当时还是刚刚接触集合论,对这个领域还有些陌生,因此我半信半疑的跟老师联系了。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老师一口答应下来,还说确实有一些适合本科生做的题目。这个确实令我感到非常震惊…按我的印象来说,暑研是需要那种海投简历的经历,有可能还需要看脸…而我可以这么轻松地找到暑研项目,的确多亏了Nuts辅导老师的及时提醒。
做完暑研我回到北京,在对比了几家留学机构之后(例如新东方什么的),最后还是觉得Nuts比较靠谱:一是因为我准备申请的是本来申请人数就较少的理论数学中更小众的方向,因此需要老师们至少对理论数学申请比较熟悉;二是Nuts历年来的数学方向申请战绩很出色,在我们学校也比较出名,有许多学长通过Nuts的辅导和自身不懈的努力圆梦。因此我在大三上的国庆节就决定入坑Nuts。
Nancy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在对我的申请目标和背景进行了全方位考察之后,对我提出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这些建议和之后的一些建议,对我的申请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说我的GPA是我的一个弱点,Nancy老师就建议我首先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GPA,同时用其他方面的材料比如说科研和专业学习来弥补我这方面的缺陷。
Nuts的文书、日常辅导、对数学方向把控的专业度自然不必多说。但我觉的最大的帮助还是Nancy老师每天“催”我做这做那,“催”我想方设法联系老师、联系各种研究机会和沟通交流机会…这为我积累且有效拓展了大量的人脉,而这对于像集合论这样较小的圈子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大家之间都互相认识,所以你说我跟某某人一起学习工作过,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而且也正因为圈子比较小,大家对于有志于此的学生也很包容和欢迎。这是我只有在事后总结的时候才发现的,从我的申请结果来看,也说明这一建议的正确性。
2.1 疫情下的申请形势
今年的申请形势无疑是近几年来最差的。一方面,由于学校缺乏经费,招生名额大幅减少,而申请者(按一些统计信息来看)总数并未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由于会预知到这一点,因此会采取更加保守的申请策略。这就很可能在申请中导致具有更强背景的学生对一般水平选手的倾轧。然而我不得不说我在申请阶段并没有做到最好,这一点可能令我有些遗憾。我还是认为申请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如果之前的背景没有很好,只靠申请时的文书,并不能改变太多。因此我只能一边完成学校的任务一边准备申请。
我这个方向的选校是比较难选的,但是毕竟已经学了这么长时间了,也有了一些积累,所以没有考虑转向其他的数学方向,但结果发现具有足够集合论资质的学校极少,而且颇有一些往欧洲转移的倾向:在美国,我只选择了UNT,Rutgers,CMU,UCI和UCLA;欧洲的申请项目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后来并没有真的申请,仅仅停留在了计划上。因此我整个申请就投了上述5个学校。
说心里不慌肯定是假的,但投申请的时候有一种蜜汁自信,因为自己在Rutgers交换过一个学期且做过暑研,并且之前几年也有申Rutgers的成功案例,因此并没太放在心上。当然最后结果也证明这种蜜汁自信是完全错误的。
后来在Nancy老师的大催小赶中,我就终于完成了文书写作,填好表格就把申请投出去了,也没有套磁。到了一月中旬,那种焦虑感就一点一点上来了,那种感觉就是一件事儿放在脑子里,怎么也摆脱不掉,干什么事儿都没法专注,总是占着内存没法释放。当时我是一天24小时开着网页邮箱,一个小时刷一遍Rutgers的Portal。当时还有那种蜜汁自信,甚至开始看Rutgers周边的租房信息,幻想在那儿的生活。
我就一直等着,等到二月初,还是没有任何消息。二月初一个清晨,我起床之后突然收到有同学接到了Rutgers的offer,当时心态瞬间就崩溃了,因为之前对自己蜜汁自信的期待抬高了。那一整天都感觉很颓废,在房间里难受了一天。当时总是想着“速战速决”,想在春节前出结果,过一个痛痛快快的年,看来这些都泡汤了。当时已经焦虑到春节前的晚上3点才睡着,睡了两三个小时之后又爬起来查邮件,最后还是没再睡着…后来我彻底把24小时开的邮箱关了。
不过我痛定思痛,开始给我所有申请的学校套磁。Rutgers的确把我waitlist了,但是其他有两所学校都获得了不错的回音:一个就是CMU,直球说“非常impressed,把我放在了shortlist”;另一个是UCI,一个在committee里的老师说“绝对会帮我争取”。UCLA的老师说“虽然背景比较强,但是竞争激烈,够呛”(当然,这跟我的预估差不多,本来也没对UCLA报太大期望)。
但是当时我不知道shortlist是什么意思,感觉还是被waitlist了,因此心情也没好到哪儿去。而且说实话我CMU、UCI和UCLA都是抱着彩票的心态去投的,感觉自己是和这种档次的学校无缘的(当然Rutgers肯定也是属于“这种档次”的学校,当然因为渊源深一些所以一直感觉有机会)。后来UCI也直球把我拒了,早上起来一看portal,regret。这说实话也让我有些震惊,因为我感觉至少UCI得把我在waitlist上再挂一阵子。
所以当我后面收到CMU offer的时候我激动到几乎昏倒的心情就变得可以理解了。收到CMU的offer之后,我和CMU的老师(之前套磁过的)进行了深入交流,很快就决定不再等其他学校的信息了。于是我就把那些学校的申请都withdraw了,我的申请就结束了。
2.5 二次元x集合论
回顾我整个大学生活,好像也没什么大学生活可言。当过一年半班长,参加过一些运动社团,没谈恋爱